海拔4300,尼吉的新生活-新华网
新华社简介 新华网首页中国政府网 公司官网 新闻热线:0891-6282560 投稿邮箱:xhwxzpd@163.com
西藏频道 > 正文
2025 08/13 15:55:13

海拔4300,尼吉的新生活

字体:

  开栏语: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。60载风雨兼程,雪域高原实现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西藏步入发展最好、变化最大、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。2025年也是农业银行西藏分行分设成立30周年。一代代高原农行人扎根西藏、建设西藏,充分体现了国有大行的政治担当。日前,本报报道组深入西藏拉萨、林芝、阿里、那曲等地,实地感受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变化、高海拔地区金融工作者的拼搏奉献,见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西藏的实践与成效。今日起,推出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”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

 尼吉的新生活

  从空中俯瞰,在冈底斯山的褶皱中,绿野点缀极地,大地苍茫无边。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,飞机从拉萨抵达海拔4274米的阿里昆莎机场,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——“天上阿里”。

  ▲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风貌。

  从机场乘车,约一小时抵达阿里地区噶尔县城。汽车沿着干净整洁的边防公路继续前行,穿过山丘、湿地、草原、河流,再用时约一个小时,记者一行终于抵达噶尔县扎西岗镇典角村。

  ▲典角村党群服务中心。  

  在典角村,一排排漂亮的藏族风格民居矗立在边境线旁。“你们喝茶。”时隔六年,在装饰一新的房子里,记者再次见到尼吉,她的肤色更加黝黑,羞涩的笑容依旧温暖。

  尼吉,原名尼吉拉姆,今年41岁,中共党员,典角村村民。13岁那年,她因为一场车祸落下终身残疾。为了给尼吉看病,母亲不惜四处借钱,变卖了家里的牛羊和马匹,奔走拉萨、成都等地寻医问诊。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,尼吉摆脱了拐杖,并下定决心自主创业,用奋斗改变家庭命运。  ▲典角村村民尼吉与丈夫罗启明。

  2012年,她看好经营小商店的生意,然而却没有启动资金。农业银行扎西岗营业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,为尼吉发放了4万元妇女小额贴息贷款,帮她顺利开办了商店、茶馆。依托党和国家对边境农牧民精准扶贫方面的优惠政策,尼吉2016年再次从农业银行获得5万元贷款,将小商店扩建成超市,并对茶馆进行了翻修。

  为更好地服务部队边防官兵和农牧民生产生活,农业银行阿里分行除在扎西岗镇设立了全镇唯一的银行网点外,还在尼吉的超市建立了“三农”金融服务点。尼吉为村民提供转账、取款、查询等金融服务,每年还能因此得到7000多元的工资补贴。2017年,尼吉全家顺利实现脱贫。

  寒来暑往,岁月交替。尼吉说,这些年,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支持,她的生活日新月异。“2022年,政府投资帮助我建起了养鸡场,我开始养藏香鸡,现在规模有800只。”尼吉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。

  ▲尼吉养殖的藏香鸡。

  从经营商店到转型养鸡,创业之路并不容易,技术和资金缺一不可。尼吉回忆道:“刚开始养鸡时,不懂技术。高原温差大,对藏香鸡的生长是个挑战。当初拉了一批鸡回来,只存活了40%,特别心疼。”后来,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,在陕西援藏干部的技术指导和农业银行的资金扶持下,她的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。

  “2022年,急需买鸡苗的时候,我们拿不出钱来,农行又给我发放了30万元贷款。”尼吉说,她的养鸡场每周能销售2000—3000枚鸡蛋,客户来自当地电力企业、学校等单位,高原鸡蛋很受欢迎。

  ▲尼吉投喂藏香鸡。

  “现在国家政策好,各方面收入也比较多,有草原补贴、边境补贴。”尼吉高兴地说,和六年前记者初次到访典角村时相比,现在生活越来越好,全家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。这两年添置了新家具和家电,还买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小货车。

  尼吉有两个可爱的女儿,大女儿在江苏南通读初中;小女儿就读于噶尔县城的孔繁森小学。大女儿聪明乖巧,小女儿开朗活泼,学习成绩都很优秀,这让她感到很欣慰。

  ▲尼吉家的客厅,贴满了孩子们获得的奖状。  

  “我们这一步步走来,要感谢党。产业发展起来了,小家庭也富裕了,下一步准备推进现代化养殖。往大了说,就是要带动村民一起养殖、增收。”尼吉的丈夫罗启明对今天的生活充满感恩。

  罗启明介绍说,当地政府决定在典角村建立养鸡专业合作社,目前正在建设场地,计划养殖规模5000只,由尼吉带头,带动村民一起发展。

  在典角村,不仅尼吉一家的生活在发生变化,当地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。尼吉说,村民们搬出了最早用石头垒起的石头房,住进了两层别墅式的新房。她也亲身经历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一个行走不便、家庭贫困的残疾人,成为“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”获得者、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。2022年,她还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。

  ▲典角村尼吉的家。  

  在边境,百姓幸福生活正逐步变成现实,而如何以金融工作服务好边疆建设,农行人一直在不懈探索。农业银行扎西岗营业所主任普布次仁说,典角村以发展畜牧业为主,农业银行扎西岗营业所全力打造“家门口的银行”,三名员工采取每周“3+2”流动服务模式——即每周3天坐班、2天上门服务,深入了解农牧民金融需求,持续提供金融服务。

  ▲农行扎西岗营业所主任普布次仁(左)指导尼吉使用农行掌银。

  “我们做好金融工作,就是要让农牧民的生产经营得到改善,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。”扎西岗营业所年轻员工尼玛次仁用朴实的话语,表达了对做好边疆金融工作的理解。

  十几年来,尼吉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拼出了一条致富路。她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,还扎扎实实守在边疆,把家安在了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,用自己的奋斗与生活,践行了在典角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一句话——“神圣国土守护者,幸福家园建设者”。

  “把鸡养好,把孩子培养好,听党话、跟党走。”对于未来,尼吉这样憧憬。

  在典角村,可以远眺群山,聆听生命的回响。雪域高原上,太阳强烈的紫外线带给这里的人们黝黑的皮肤,也赋予他们生活的坚强。在遥远的西部边陲,关于奋斗的故事,关于成长与担当、坚守与奉献,每天都在上演。

【责任编辑:柑丹鸯琦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