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年雨兼程路,十七载医疗援藏情。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,南京于1995年派出第一批援藏干部,从此拉开了南京对口援藏的大幕,其中南京对墨竹工卡县的医疗援助已走过十七个年头。
2007年之前,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仅设有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等几个基本科室,没有像样的门诊医技综合楼,医生们只会做一些简单手术。
“自2007年南京援藏医疗队进入墨竹后,我们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突破性提升。”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外科主任次仁多吉说,“从十七年前算起,一开始来了两三位南京的医生,后面就变成了‘组团式’医疗援藏。现在我们医院添了不少进口医疗设备,新增了好几个科室,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进步,这些有目共睹变化,是在一批批南京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完成的。”
在次仁多吉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新建成的院史馆。展厅宽敞明亮。次仁多吉介绍,自2007年第一批援藏医疗队抵达墨竹县人民医院,先后已有十七批共计67名队员投身于当地医疗建设,援助墨竹县医院项目资金累计达4600万余元。
在南京医疗队的帮扶下,墨竹县人民医院已建成拉萨市唯一的县级二级甲等医院,先后获得多项殊荣。
8月14日,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院史馆陈列的荣誉证书。新华网发 姚翔硕摄
第十七批南京援藏医疗队成员,以骨科和消化科主治医师及专科护士长为主,致力于将该院骨科和消化科从大外科、大内科独立出来,建设成拉萨市重点专科。“在前几批医疗援藏队的努力下,普外科已经能独立完成包括阑尾、胆囊等腹腔镜下手术及常见肠梗阻治疗,我们的骨科和消化科也在不断进步。”第十七批南京援藏医疗队队长、墨竹工卡县医院副院长徐晨阳说。
据介绍,南京医疗援藏队帮助当地医院建设120急救中心、输血科及其他重点科室,成立医院财务科,制定医院绩效改革方案,搭建信息平台与医共体各大中心等,切实为墨竹工卡县医院解决很多难题。
8月14日,徐晨阳(右三)和医护人员在研究讨论患者病情。新华网发 姚翔硕摄
南京援藏医疗队一直遵循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的人才培养原则,遴选学科带头人和45岁以下优秀青年骨干作为培养对象,通过“师带徒”的形式,一对一进行指导帮扶。
谈起当地医生经过帮扶后能独立开展手术的情况时,该院外科副主任边巴次仁说:“近期我院医生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手术。”
“一名患者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,送到拉萨后得知手术难度太大,患者便折返墨竹县人民医院。经过细致研究和检查,由本院的海桑医生亲自接收医治,手术很顺利,患者的桡骨远端关节恢复良好。”边巴次仁激动地说。
8月14日,徐晨阳与医护人员在进行病例交流。新华网发 姚翔硕摄
除了医疗技术上实现飞跃,南京援藏医疗队也让当地医生的医疗理念发生转变。“学无止境的意识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得到增强外,医生的服务理念也在变化。”徐晨阳说,“医院越来越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,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。”